找到相关内容431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析虚云和尚禅净合一的修行观

    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铜床并铁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近世修净土人,多数固执《四料简》,极少虚心研究圆通偈,而且对《四料简》,也多误解的。不独辜负文殊...

    李万进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9480194128.html
  • 大慧宗杲“话头禅”理路钩沉——以《大慧书》为线索

    无半钱分。空来世上打一遭。脱却这壳漏子,上天堂也不知,入地狱也不知。随其业力,流入诸趣,并不知。若是别人家里事,细大无有不知者。”   宗杲大师,济世弘法的苦口婆心,度人回心向道的菩萨情怀,昭然揭显...

    袁经文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395194.html
  • 苯教历史三段论之由来及剖析

    很信。大师用法印(将对手)束缚后让人们提问,虽准确应答所有问题,但因未能知晓其密名(gsang mtshan)而败北,苯教蒙羞,大师成为佛教的象征。国王说,辩论他取胜,法力他胜一筹,他还有来世慈悲你却...

    才让太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8020695211.html
  • 利生法师:《有神论与无神论》

      本文所讨论的两种无神论,即“唯物无神论”与“佛教无神论”。唯物无神论在理论上否定神,否定灵魂不朽和来世生活等宗教的基本信条,对宗教在社会历史上懂的作用是持批判和否定上的态度。历史上唯物无神论一般...

    利生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54695615.html
  • 法界缘起论

    婆罗门教还认为,人有不死的灵魂,可以根据现世的行为,即根据是否信奉婆罗门教并严格执行教法规定而于来世转变为不同形态,或变为神,或转生为不同种姓的人,或转生为畜生/)垒卜地狱。人的灵魂本质上即是“梵”,通过...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55195628.html
  • 即身成佛心要[罗珠丹巴活佛讲授]

    专修。   那么具体如何起步呢?这就是要先修出离心。出离心的修持内容主要有四个方面:人身难得、生死无常、业报不爽和轮回苦多。在这些方面进行观修,遮止对现世和来世的贪著。出离心修持合格之后,还要和菩提心...

    洛桑成列·确吉坚赞(罗珠丹巴)仁波切讲授

    |道次第|成佛|密宗|空性|双运|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10/15174795896.html
  • 中国佛学的人文精神

    延长为包括过去和未来的“三世”,把人生美好的理想放到了现世之外遥远的来世,但正是这种对人生内涵的扩大和对道德行为自作自受的强调,确保了佛教为善去恶道德说教的威慑性及其人生理想的恒久魅力,也正是这一点,...由遵行人伦道德,养成人格而渐修十善。”因此,太虚法师非常强调佛教居士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实践。   太虚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抛弃了传统佛教偏重于死后、追求来世福报的旧观念,转而关注现世社会人生,...

    洪修平 陈红兵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0096044.html
  • 中国佛学的伦理精神

    ,印度佛教强调自作自受,传统报应论则将自作自受限于此生此世,而把来世报应的承担者设定为与行为主体有血缘关系的子孙后代。   佛教的业报轮回说在传人之初也曾受到人们的排斥、抵触和疑惑,但由于佛教自身的...

    洪修平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0196049.html
  • 神圣化还是世俗化——佛教慈善何去何从?

    归德必在于己。”认为哪怕是为了来世的果报,也是本质自私的行为。当然,这种批评也难免过于苛刻。   四.“功德”与“慈善”的互动关系   功德是佛教信仰的要求;慈善是公共事业和公共爱心。功德能够与...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1596092.html
  • 长江两岸的三峡石刻

      三峡石刻的宗教内涵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的反映,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道、精灵、因果报应等,把希望寄托于所谓天国或来世。在三峡石刻文化中宗教主题虽不占主导地位,但却是...

    杨斌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8224396700.html